笔顺:横 竖 横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 姓。
<动>
作官。通“仕” [be an official]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周礼·地官·载师》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 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风俗通义·穷通》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ㄕˋ
未婚的男子。 《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男子的美稱。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 如:「士農工商」。 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 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泛稱居官受祿的人。 《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 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對人的美稱。 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兵卒。 如:「士兵」、「士卒」。 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 如:「上士」、「中士」、「下士」。 職業、工作。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二一四部首之一。
《廣韻》《集韻》《韻會》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譽髦斯士。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庶常吉士。 《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 《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 《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 《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昔齊置士鄕。 《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見士于周。 《註》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勿士銜枚。 《註》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𣎶。 又與仕通。
切部: 鉏里切
『清代:段玉裁』
豳風、周頌傳凡三見。大雅武王豈不仕傳亦云。仕、事也。鄭注表記申之曰。仕之言事也。士事㬪韻。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故傳曰。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
三字依廣韻。此說會意也。
韻會、玉篇皆作推一合十。鉉本及廣韻皆作推十合一。似鉉本爲長。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惟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貫之。則聖人之極致矣。鉏里切。一部。
"士" 为谜底的谜语
专心致志 (打一字)
有心得志 (打一汉字)
【解释】 “志”字中有个“心”去“心”就是“志”的上半部分“士”。
调干 (打一字)
【解释】 “调”为“变动,调动”,调“干”为 “士”。本字意思:①对人的美称。②指某些专业人员。③军人。士兵军衔的一等,高于兵。⑤指读书人。⑥具有某种学位的人
有人当官无人当兵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