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横 撇 竖 撇 撇 撇
<动>
(1) 画图形 [draw designs,maps,etc.]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又如:形摹(描摹) (2)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show;express]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3) 比较,对照 [contrast]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又如:相形见绌 (4) 描绘 [describe]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5)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form]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ㄒㄧㄥˊ
實體、身體。 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 《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樣子、樣貌。 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 《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狀況。 如:「情形」。 地勢。 如:「地形」、「形勢」。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ㄒㄧㄥˊ
表現、顯現。 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 《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構成、變成。 《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描寫。 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比較、對照。 如:「相形見絀」。 《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邢。 《說文》象形也。 《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 《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註》貌,姿體。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 《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 《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註》得形勢之勝便者。 《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 《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 《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按與鉶同。
切部: 戶經切
『清代:段玉裁』
各本作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