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点 折 点 点
<动>
(1) 眷念;怅望 [think of]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名>
(1)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sad with feeling]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ㄅㄟ
哀伤。 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思念、顾念。 《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ㄅㄟ
哀痛。 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 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 如:「慈悲」。
ㄅㄟ
哀伤的。 《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凄厉的。 如:「悲曲」、「悲声」。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𠀤音𤰞。 《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 《詩·豳風》女心傷悲。 《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 《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叶補皆切,擺平聲。 《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切部: 府眉切
『清代:段玉裁』
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騰者也。各從其聲而得之。
府眉切。十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