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折 撇 折 横 横 横 横 竖 横
<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ㄨㄤˋ
向远处或高处看。 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 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希冀、期盼。 如:「盼望」、「期望」、「渴望」。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拜访、慰问。 如:「拜望」、「探望」。 怨恨、责备。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将近、接近。 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ㄨㄤˋ
志愿、心愿。 如:「愿望」、「绝望」。 名誉、名声。 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 《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ㄨㄤˋ
向、朝。 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切部: 巫放切
『清代:段玉裁』
還者、復也。本義。引申之爲令聞令望之望。
按望以朢爲聲。朢以望爲義。其爲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
"望" 为谜底的谜语
王者之月不消亡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