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撇 点 横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 原来:~来。~领。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形>
(1) 原来的;本来的 [native;original]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basic;fundamental]。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
(1) 执掌,统辖 [preside over;hold]。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examine;study]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one's own;itself]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2) 现今的 [current;this;present]。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3) 这,那 [this]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又如:二十本葱
<副>
原先,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ㄅㄣˇ
草木的根幹。 《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 《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 漢·高誘·注:「本,根也。」 事物的本原、根源。 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母金、資金。 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書籍、字畫、碑帖等。 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演出的底本。 如:「腳本」、「話本」、「劇本」。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 如:「奏本」、「修本」。 量詞:➊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姓。如明代有本高。
ㄅㄣˇ
根據、依憑。 如:「一本初衷」。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ㄅㄣˇ
主要的、中心的。 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起初的、原來的。 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現在的、目前的。 如:「本月」、「本年度」。
ㄅㄣˇ
本來、原來。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 《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ㄅㄣˇ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 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 《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唐韻》《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衮切,𠀤奔上聲。 《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 《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又《玉篇》始也。 又《廣韻》舊也,下也。 《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 《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又《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又《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又《集韻》《類篇》𠀤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又叶方典切,音匾。 《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字學三正》古文本字。○按《集韻》本,古文作𡴩。下从三口。
切部: 布忖切
『清代:段玉裁』
此篆各本作<>。解云。從木、一𡉈其下。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本未皆於形得義。其形一從木丄。一從木丅。而意卽𡉈是。全書如此者多矣。一記其處之說。非物形也。大雅以{木+丅[上下]}奏爲奔走。假借也。布忖切。十三部。
此從木象形也。根多竅似口。故從三口。
『宋代:徐鉉徐鍇』
"本" 为谜底的谜语
十人一日吃一口 (打一汉字)
【解释】 一+人+十=本。
木头砍一刀 (打一个字)
未移一笔是什么字 (打一字)
一十八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