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n shǒu niān lái
成语注音 ㄒ一ㄣˋ ㄕㄡˇ ㄋ一ㄢ ㄌㄞˊ
成语正音 “拈”,不能读作“zhān”。
成语简拼 xsn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信手拈來
成语英文 write without stopping to reflect
成语俄文 попадáть в руки(легко приходить на ум)
成语日文 手(て)あたり次第(しだい)つまんでくる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成语示例


惹一番信手拈来斧痕。(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成语典故

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作画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明.陶宗仪《辍耕录.待士鄙吝》:“阿翁作画如说法,信手拈来种种佳;好水好山涂抹尽,阿婆脸上不曾搽。” 偏正 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形容谈话、写作或画画等能熟练地应用词语、典故和各种材料。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即识羞愧,始生累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头头是道矣。”王蒙《相见时难》:“杜绝~,却又无一字无出处。”△多用于熟悉材料等方面。 →顺手牵羊 随手拈来 ?冥思苦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 姓。

同“伸”,舒展开。 同“伸”,表白。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须。~轻怕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信』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 《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 《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 《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拈』

《唐韻》《集韻》《韻會》𠀤奴兼切,音鮎。 《說文》𢬴也。 《廣韻》指取物也。 《杜甫詩》舍西柔桑葉可拈。  又《集韻》職琰切,音颭。 《正韻》尼占切,音黏。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