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捞针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 hǎi lāo zhēn
成语注音 ㄉㄚˋ ㄏㄞˇ ㄌㄠ ㄓㄣ
成语简拼 dhl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大海撈針
成语英文 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ocean
成语俄文 искáть игóлку в стóге сéна
成语日文 海 (うみ)に落 (お)とした針 (はり)をさがす。とても探 (さが)しようがない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成语示例


要打听前任巡检太爷家眷的下落,那真是大海捞针一般,问了半天,没有人知道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成语典故

从海里捞取一根针。形容极难办到或找到。明.王《春芜记.定计》:“咳,只是命运低微,人情薄恶,觅利如大海捞针,揽祸似干柴引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七回:“要打听前任巡检太爷家眷的下落,那真是大海捞针一般,问了半天,没有人知道的。”亦作“东海捞针”。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是东海捞针。”《群音类选.四德记.待主偿金》:“你真有幸,遇大德。若是侥幸贪夫,一似东海捞针,怎得。”亦作“海底捞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野叟曝言》三九回:“妹子全无巴鼻,有如海底捞针,空自望梅,终成画饼,是所忧耳。”亦作“水底捞针”。《醒世恒言》卷九:“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见“海底捞针”。梵杨《瑶家寨》:“路高妹说:‘俗语讲,~,大山挖金。不是那么轻易找到的,那么多茅草杂树,那么多巉岩石块,人家钻进岩洞,把块石头一移,洞口就给遮住看不见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 敬辞:~作。~名。~手笔。 时间更远:~前年。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夫〕医生(“夫”读轻声)。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古通“太”。 古通“泰”。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从水或其它液体里面取东西:~取。打~。大海~针。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一把。~好处。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线。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 用针扎治病:~灸。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大』

《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 《正韻》度柰切,𠀤音汏。小之對。 《易·乾卦》大哉乾元。 《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 《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又初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 《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 《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 《戰國策》無大大王。  又長也。 《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 《疏》大,長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𠛬序官。  又措大,士也。 《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又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忲。易:大和大極。書、詩:大王大師。禮:大羹大牢。𠀤音泰。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唐佐切,音䭾。 《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 《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計切,音第。 《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 《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 《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 《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海』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