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ēng duō zhōu shǎo
成语注音 ㄙㄥ ㄉㄨㄛ ㄓㄡ ㄕㄠˇ
成语简拼 sdz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not enough to satisfy everyone(the gruel is meagre and the monks are many―not enough to go round)
成语法文 il n'y a pas assez de porridge pour tant de bonzes(il n'y en a pas pour tout le monde)
成语俄文 слишком много охотников
成语日文 ものが少(すく)ないのに分配(ぶんぱい)したい人が多いこ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五回:“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会惹出祸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成语典故

并列 比喻人多东西不够分配。谌容《人到中年》:“他侧身看了看心情沉重、面带愁容的孙逸民,又说:‘去年调工资,怎么没给她调?’ ‘ ~,调不过来。’孙逸民冷冷地说。”△用于经济分配方面,或位置少而求职的人多。→人浮于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侣。~尼。~人。~众。~俗。高~。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表示惊异、赞叹:~好。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姓。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 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

古同“育”,生养。 古同“鬻”,卖。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 缺,不够:缺~。减~。 不经常:~有。~见。 短时间:~等。~候。~顷。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年纪轻或年轻人:~年。~女。~壮(年轻力壮)。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傅。~保。 次级的:~校。~将(jiàng )。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僧』

《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𠀤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 《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  又《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  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  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多』

《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𠀤朵平聲。 《爾雅·釋詁》衆也。 《詩·小雅》謀夫孔多。 《增韻》不少也。 《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 《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又勝也。 《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 《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又刻求也。 《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稱美也。 《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 《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爲阿多。 《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又叶都牢切,音刀。 《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 《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 《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祝。糜也。 《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 《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 《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 《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 《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 《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茗粥。 《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 《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又天有粥㕑。 《天文集要》玉井主粥㕑。  又凉州以粥爲羅闍。 《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又《說文》本作鬻。今俗作粥。 《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 《註》鬻與粥同。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又姓。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卽熊後。  又粥粥,𤰞謙貌。 《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 《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 《註》亦作羊六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余六切,音育。 《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 《註》粥粥,敬懼貌。師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 《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 《註》粥,音育。  又賣也。 《禮·王制》田里不粥。 《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又《韻會小補》靡爲切。䭈也。通作靡。  又叶職律切,音𠭴。 《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少』

《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𠀤燒上聲。 《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 《徐曰》丿音夭。 《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  又少頃,有閒也。 《孟子》少則洋洋焉。  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 《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  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𠀤燒去聲。 《玉篇》幼也。 《增韻》老之對也。 《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  又少儀。 《禮記》篇名。少室,山名。  又副貳也。 《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 《註》副三公者。  又姓。漢下邽令少年唯。  又叶書久切,音守。 《歐陽修·杜祁公墓銘》君子豈弟,民之父母。公雖百齡,人以爲少。母音畝。  又《正字通》入宥韻。 《歐陽修·蔡君山墓銘》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而不得壽。◎按今文少作幼。《正字通》古小少同。加丿,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