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ù xiāng suí sú
成语注音 ㄖㄨˋ ㄒ一ㄤ ㄙㄨㄟˊ ㄙㄨˊ
成语正音 “俗”,不能读作“shú”。
成语简拼 rxs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入鄉随俗
成语英文 A guest must do as his host does.
成语俄文 вступáть в чужой край,соблюдáть его обычаи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成语示例


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 五城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成语典故

到哪个地方就顺从哪个地方的风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五灯会元.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连动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形容随遇而安。叶志坚《杂色雨》:“~,我们甚样条件办甚样事吧。县委总不能让我们卖掉几丘瘦田买高级菜吧。”△多用于表示遵规守约。→入境问俗 入境问禁 入门问讳。也作“入其国者从其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村。穷~僻壤。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党(乡里)。~试。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