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同“匕鬯不惊”。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见“匕鬯不惊”。
〔~首〕短剑。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同“畅”。
《唐韻》𤰞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 《說文》匕,相與比敘也。亦所以用取飯。一名柶。 《玉篇》匙也。 《易·震卦》不喪匕鬯。 《詩·小雅》有捄棘匕。 《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于俎也。 《三國志·劉先主傳》先生方食,失匕箸。 又匕首。 《通俗文》劒屬。其頭類匕,短而便用,故曰匕首。 《史記·吳世家》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中,以刺吳王僚。 《刺客傳》荆軻至秦獻燕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 《註》荆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 《劉向·說苑》尺八短劒頭似匕。
『鬯』《唐韻》《集韻》《韻會》𠀤丑亮切,音悵。 《說文》以秬釀𩰪艸,芬芳攸服以降神也。 《易·震卦》不喪匕鬯。 《註》鬯,香酒,奉宗廟之盛也。 《書·洛誥》以秬鬯二卣曰明禋。 《傳》黑黍曰秬,釀以鬯草。 《詩·大雅》秬鬯一卣。 《傳》鬯,香草也。築煑合而鬱之曰鬯。 《周禮·春官》鬯人掌共秬鬯而飾之。 《註》鬯,釀秬爲酒,芬香條暢於上下也。 又《詩·鄭風》抑鬯弓忌。 《註》鬯弓,弢弓。 又與暢同。 《前漢·郊祀志》草木鬯茂。 《註》師古曰:鬯與暢同。 《集韻》或作𥠴。
『无』《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𢝋。 《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𠀤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里。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叶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