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往泰来


   见“否2去泰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ǐ wǎng tai lái
成语注音 ㄆ一ˇ ㄨㄤˇ ˙ㄊㄞ ㄌㄞˊ
成语简拼 pwt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否往泰來
成语英文 After rain comes the sun.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否2去泰来”。



成语示例


否往泰来,灾生福过;考诸物理,斯为格言。前蜀·杜光庭《胡璠尚书地纲醮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成语典故

同“否去泰来”。唐 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见“否极泰来”。前蜀·杜光庭《胡璠尚书地纲醮词》:“~,灾生福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

不好,坏,恶:~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

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 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同“望”。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 极:~西(旧指欧洲)。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 通:天地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否』

《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缶。 《說文》不也。 《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 《集韻》口不許也。 《書·益稷》否則威之。 《詩·周南》害澣害否。  又《小雅》嘗其旨否。 《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痞。 《玉篇》閉不行也。 《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𠀤補美切,音鄙。 《集韻》惡也。 《正韻》穢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  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 《註》否,謂不善之物也。 《疏》寫出否穢之物也。 《詩·大雅》未知臧否。 《又》邦國若否。○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叶府眉切,音𤰞。 《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又叶方矩切,音甫。 《𨻰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兹兮,豈云行之臧否。

『往』

《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𠀤王上聲。 《說文》之也。 《玉篇》行也,去也。 《易·履卦》素履往無咎。 《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 《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玉篇》古往也。 《廣韻》往,昔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 《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又約舉前事曰往往。 《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致人曰往。 《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 《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又《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又叶尹竦切,音勇。 《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太。 《說文》滑也。  又大也。 《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 《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 《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 《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 《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 《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 《爾雅·釋山》泰山爲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 《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于泰澤。  又社名。 《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 《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叶他計切,音替。 《曹植·七啓》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鎭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 《說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