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贪馋的样子。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咂吧嘴唇,摆弄舌头。形容贪吃的样子。也形容惊讶、赞赏、自得或着急、为难时的神态。《儒林外史》一○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吃,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官场现形记》一回:“他看了又看,念了又念。正在那里咂嘴弄舌,不提防肩膀上有人拍了他一下,叫了一声‘亲家’。” 并列 ①形容贪吃的样子。《儒林外史》10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②形容念念有词的样子。《官场现形记》1回:“他看了又看,念了又念。正在那里~,不提防肩膀上有人拍了一下,叫了一声‘亲家’。”③形容惊讶或为难。《儒林外史》2回:“(王举人)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的,脸上做了许多怪物像。”△多用于描写人的神态。也作“咂嘴弄唇”、“咂嘴舔唇”、“咂嘴咂舌”。
舌头与腭接触发声,表示赞叹或羡慕:~嘴。 吸,小口儿喝:~一口酒。 仔细辨别:~摸(“摸”读轻声)。~滋味。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玩耍,把玩:摆~。玩~。~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潮儿。戏~。~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 做,干:~假成真。~明白。 设法取得:~点钱花。 搅扰:这事~得人心惶惶。 耍,炫耀:搔首~姿。 不正当地使用:~权。~手段。捉~。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琴。梅花三~。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
方言,小巷,胡同:~堂。里~。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篇海》子答切,音帀。入口也。
『嘴』《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
『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貢切,籠去聲。 《爾雅·釋言》玩也。 《疏》謂玩好也。 《詩·小雅》載弄之璋。 《前漢·趙堯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又戲也。 《左傳·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 《註》弄,戲也。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師古曰:弄田,謂宴游之田。 又《韻會》侮也。 《前漢·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爲屈。 又樂曲曰弄。 《晉書·桓伊傳》王徽之泊舟靑溪側,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 《南史·隱逸傳》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傳焉。 《嵆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又《字彙》巷也。
『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列切,然入聲。 《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 《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 《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 《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 《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 《易·說卦》兌爲口舌。 《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 《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 《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 《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 《揚子·太𤣥經》吐黃酋舌。 《註》舌,言也。 又姓。 《姓纂》越大夫舌庸。 又羊舌,複姓。 《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 《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 《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 《淮南子·地形訓》穿𦙄民,反舌民。 《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 《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萿,麋舌。 《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 又《博雅》燕薁,蘡舌也。 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 《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 《註》反舌,百舌鳥。 《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 《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 《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 《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 《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 《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