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号寒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í jī háo hán
成语注音 ㄊ一ˊ ㄐ一 ㄏㄠˊ ㄏㄢˊ
成语正音 “号”,不能读作“hào”。
成语简拼 tjh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嗁饑號寒
成语英文 cry from hunger and cold(cry in hunger and cold; live in hunger and cold; be poverty-stricke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示例


值岁凶,啼饥号寒。(清 王晫《今世说 贤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成语典故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因饥饿寒冷而哭啼,谓生活极端贫困。清.黄宗羲《大方伯马公救灾颂》:“载米数千,通其呼吸,啼饥号寒,十万余人,如以杯水,救一车薪。”巴金《灭亡》一一章:“在那般终日啼饥号寒的穷人底心目中,我们兄妹也会被人看作吃人的怪物。” 并列 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张平《抉择》:“数以万计的工人们在~,而我们却在斤斤计较着个人的荣辱得失、仕途升迁。”※号,不读作hào。△常指挨饿受冻,生活困苦。→饥寒交迫 ?丰衣足食 暖衣饱食。也作“啼寒号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哭,出声地哭:~哭。~泣。悲~。~笑皆非。 鸟兽叫:~鸣。~叫。虎啸猿~。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害怕:~心。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啼』

《說文》同嗁。 《禮·喪大記》主人啼。 《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號。詳虍部號字註。 《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𠀤音豪。大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 《小雅》載號載呶。 《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 《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 《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 《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 《註》通同號稱也。 《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 《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 《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又《冢人》詔其號。 《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 《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 《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  又作號,𠀤俗字。號字从𧆞作。

『寒』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韓。 《說文》東也。本作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 《釋名》寒,捍也。捍,格也。 《玉篇》冬時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 《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 《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 《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 《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 《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 《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 《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