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


   延:延长;益:增加。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n nián yì shòu
成语注音 一ㄢˊ ㄋ一ㄢˊ 一ˋ ㄕㄡˋ
成语正音 “寿”,不能读作“sòu”。
成语简拼 yny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延年益壽
成语英文 live well and long
成语法文 prolonger la vie(promise de la longévité)
成语俄文 продлить жизнь(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 долголеню)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延:延长;益:增加。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成语示例


服肉芝延年益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成语典故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多用作颂词。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群音类选.新水令.庆寿》:“呀!只愿的延年益寿乐醄醄,寿山福海永坚牢。”鲁迅《致韦素园》:“他说以‘生命赴《莽原》’了,我也并没有从《莽原》延年益寿,现在之还在生存,乃是自己寿命未尽之故也。”亦作“益寿延年”。明.无名氏《东篱赏菊》三折:“南阳有菊潭,又有甘谷泉,人饮其水,皆得益寿延年。” 并列 年,岁数;益,增加。延长年龄,增加寿命。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千万岁。”陆文夫《美食家》:“营养学虽然可以防病健身,~,但是很难懂,而且也不如烹饪学实惠。”△褒义。多用于养生健体方面。→长生久视 寿山福海 寿比南山 ?未老先衰短寿促命。也作“益寿延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姓。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 每年的:~会。~鉴。~利。~薪。 一年的开始:~节。新~。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 收成:~成。~景。~谨。荒~。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姓。

增加:~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发。日~壮大。 古同“溢”,水漫出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延』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綖。 《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 《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 《儀禮·覲禮》𢷤者延之曰升。 《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 《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 《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 《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又《爾雅·釋詁》𨻰也。 《疏》鋪𨻰也。  又《正韻》納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 《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 《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註》遷延,却退也。 《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 《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 《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 《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 《疏》謂閒𨻶。今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 《註》廩延,鄭邑。𨻰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 《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 《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 《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𠀤音羨。 《集韻》延,及也。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 《註》延言互相周通。

『年』

《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𠀤撚平聲。 《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 《春秋•桓三年》有年。 《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 《宣十六年》大有年。 《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 《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 《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 《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 《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 《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 《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 《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 《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 《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註》引年,挍年也。 《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𣆀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 《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 《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 《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 《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 《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 《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𠡦。

『益』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