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苟且


   沿袭旧的,敷衍应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n xún gǒu qiě
成语注音 一ㄣ ㄒㄨㄣˊ ㄍㄡˇ ㄑ一ㄝˇ
成语正音 “循”,不能读作“dùn”。
成语简拼 yxgq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follow routines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mprovement,be perfunctory and unimaginative in handling things
成语日文 いい加減にすま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沿袭旧的,敷衍应付。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 老舍《四世同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成语典故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苟且:敷衍了事,马虎。沿袭旧的做法,敷衍应付。宋.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老舍《四世同堂》一八:“我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因循苟且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 并列 苟且,敷衍、马虎。按老习惯办事,马虎应付。徐兴业《金瓯缺》:“如再~,旷日持久,到了那时,进退两难,悔之晚矣。”△贬义。用于形容不图进取的人。→因循苟安 得过且过 因循守旧?奋发向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理由:~为(wèi)。~而。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遵守,依照沿袭:遵~。因~。~环。~规蹈矩。 古同“巡”,巡行。

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 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无相忘”。 姓。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姓。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多的样子。 农历六月的别称。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古同“趄”,趑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因』

《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𠀤音姻。 《說文》从囗大。會意。 《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又仍也,襲也。 《論語》殷因於夏禮。 《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 《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 《註》析而又析也。 《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 《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又托也。 《孟子》時子因𨻰子而以告孟子。  又由也。 《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又緣也。 《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 《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 《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又《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烏前切,音烟。 《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 《集韻》或作㧢。

『循』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 《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 《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 《說文》行順也。 《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 《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 《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 《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 《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 《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 《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 《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 《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 《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 《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 《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 《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 《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且』

《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𠀤音跙。借曰之辭。 《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又未定之辭。 《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又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又此也。 《詩·周頌》匪且有且。 《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又姑且也。 《詩·唐風》且以喜樂。  又將也。 《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又苟且也。 《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 《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又姓。宋且謹修,明且𥳑。俗誤讀苴。  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余切,音疽。 《說文》薦也。  又同趄。行不進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又多貌。 《詩·大雅》籩豆有且。  又蝍蛆亦曰卽且。 《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 《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 《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又語餘聲。 《詩·鄭風》士曰旣且。 《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 《詩·周頌》有萋有且。 《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