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之晚矣


   矣:了。后悔也已经晚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ǐ zhī wǎn yǐ
成语注音 ㄏㄨㄟˇ ㄓ ㄨㄢˇ 一ˇ
成语正音 “悔”,不能读作“huì”。
成语简拼 hzw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It is now too late to regret(be too late for remorse)
成语俄文 пóзднее сожалéние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矣:了。后悔也已经晚了。




成语示例


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成语典故

虽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大梁,那时悔之晚矣。” 见“悔之无及”。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 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太阳落了的时候:~景。~霞。~会。~报。 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来~了。~年。~期。~节。~婚。 后来的:~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辈。 姓。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悔』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晚』

《唐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𠀤音挽。 《說文》莫也。 《博雅》後也。 《史記·李斯傳》君何見之晚。 《前漢·天文志》伏見蚤晚。

『矣』

《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𠀤音𦮸。 《說文》語已辭也。 《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 《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叶于姬切,音依。 《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