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谓办事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矩。《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晋陆机《文赋》: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按部、就班: 按照门类,列定次序。景:光,此指形象。陆机认为,文学创作,构思之后即开始谋篇布局,遣词命意,既要适当,亦要确切,要尽量掌握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和声音。 并列 原指写文章按一定内容来安排章节和遣词造句。语本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后多指按照一定的原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手表上的秒针,在~地移动着,一点也不理会那一双双紧盯着它的焦灼的目光。”△用于描写按一定规矩办事,不作变革。→循序渐进 循规蹈矩 ?改弦更张 不主故常 越次超伦 躐等躁进。也作“案部就班”。 解释 指做事时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出处 西晋·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祖父陆逊尤其著名,曾和吕蒙配合打败了关羽,后又指挥夷陵之战,火烧蜀军连营,大败刘备。陆机年轻时也曾做过吴国将领。 他写的《文赋》是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涉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想象、感兴、独创等问题。他在《文赋》中说:“在短时间内将古往今来、天地四海融合在一起构思文章,构思好后,要按照部类选择合适的意义,再考虑使用合适的文辞,让有声有色的东西都糅合进文章,发挥出作用。”
用手或手指压:~铃。~键。~钮。~脉。~摩。 止住:~捺。~耐。~压。 依照:~照。~理。~例。~说。~质论价。 考查,研求:~验(审查验证)。~察(稽查审察)。 (编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语。编者~。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 安置安排:~署。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 定时开行(xíng)的:~车。~机。~期。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 古同“斑”,杂色。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旰切,音案。 《說文》下也。 《廣韻》抑也。 《梁𥳑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又《爾雅·釋詁》止也。 《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 《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 《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又據也。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𨻰祭器,按度程。 《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 《註》屯兵以據援。 又撫也。 《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 又《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又控也。 《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又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 《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又《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又按摩也。 《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又《集韻》《韻會》𠀤阿葛切,音遏。捺也。 《詩·大雅》以按徂旅。 《傳》止也。 《釋文》按又作遏。 《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部』《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𠀤音蔀。 《集韻》總也,統也。 《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 《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 《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 《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 《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 《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 《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𥳑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 《史記·歷書》分其天部。 《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 《前漢·律歷志》起五部。 《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 《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斗蓋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大杖也。 《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𠀤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 《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僦切,音鷲。 《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 《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 《廣韻》成也,迎也。 《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 《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 《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 《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 《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 《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 《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 《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 《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班』《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𠀤音頒。 《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 《註》謂布與。 《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 《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 《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 《註》班,布也。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 《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 《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 《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 《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 《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 《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 《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 《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 《易·屯卦》乗馬班如。 《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 《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班氏。 《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 《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 《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 《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釋文》班,本亦作般。 《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 《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叶𤰞連切,音鞭。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𤦦。 《正韻》亦作頒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