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榨勒索


   见“敲诈勒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o zhà lè suǒ
成语注音 ㄑ一ㄠ ㄓㄚˋ ㄌㄜˋ ㄙㄨㄛˇ
成语简拼 qzl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squeeze from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敲诈勒索”。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成语典故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打,击:~打。~击。~诈。~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门砖。~骨吸髓。旁~侧击。

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酒~。~床。 〔~菜〕a.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茎膨大成瘤状,可食;b.用这种植物的茎加辣椒、香料等腌制而成的副食品。 用力把物体里的汁液压出来,引申为逼取他人的财物:~油。~取。压~。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马。 强制:~令。~索。 统率:~兵。 雕刻:~石。~碑。~铭。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紧。 方言,强制,逼迫。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敲』

《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骹。 《說文》橫擿也。 《徐鉉曰》從旁橫擊也。 《類篇》擊也。 《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 《賈誼·過秦論》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註》短曰敲,長曰扑。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𠀤音檄。義同。

『榨』

《唐韻》側嫁切,音詐。打油具也。出《證俗文》。  又《類篇》酒盝。  又《集韻》側賣切,音債。義同。

『勒』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楞入聲。 《說文》馬頭絡銜也。从革,力聲。一說馬轡也,有銜曰勒,無曰羈。 《釋名》絡也。絡其頭而引之。 《玉篇》馬鑣銜也。 《前漢·匈奴傳》鞌勒一具。  又《增韻》抑也。 《玉篇》抑,勒也。  又刻也。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註》刻名于器,以備考驗。  又《廣韻》石虎諱勒,呼馬勒爲轡。

『索』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𧛻。 《說文》作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𣎵糸。 《韻會》隷作索。 《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 《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 《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 《疏》心不安之貌。 《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 《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 《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 《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𡩡,求也。 《禮·曲禮》大夫以索牛。 《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 《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