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形容为数极多。宋辛弃疾《玉楼春·君如九醖台粘盏》词: “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参见:○车载斗量 见“车载斗量”。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事物之大:~胆。 形容事物之小:~室。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圆形的指纹:~箕。~纹。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古同“陡”,突然。
对打:~殴。战~。 比赛胜负,争胜:~力。~劲。~智。~志昂扬。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牛。~蟋蟀。 拼合,对准,凑近:~眼。 古同“逗”,逗引。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布。用斗~米。车载斗~。~体温。 估量:思~。打~。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气~。胆~。度~。 数的多少:数~。质~。降雨~。限~供应。 估计,审度:~力。~入为出。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用水车打水:~水。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姓。
象棋棋子之一。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充满:怨声~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口切,音陡。 《說文》大升也。 《羣經音辨》升十之也。 《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 《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又宿名。 《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 《易·豐卦》日中見斗。 《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 《詩·小雅》維北有斗。 《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 《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 《又》衡殷南斗。 《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又酒器。 《詩·大雅》酌以大斗。 《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 《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又吳中市魚亦以斗計。 《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又《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又《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 《疏》象斗,染黑。 又《尚書序》皆科斗文字。 《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又《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 《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又《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又《集韻》《正韻》𠀤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 《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 《註》所以沃尸也。 《釋文》斗依注,音主。 《唐韻》都豆切《集韻》丁𠋫切,𠀤音鬬。 《說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廣韻》凡从鬥者,今與門戸字同。 《字㝈》鬥右音戟,𩰊字从手,手有所執,左音掬,𩰋字反𩰊,執物則一。 又《集韻》克角切,音搉。鬭也。 《篇海》俗鬭字。 《玉篇》俗鬭字。 《唐韻》《集韻》《韻會》都豆切《正韻》丁𠋫切,𠀤兜去聲。 《說文》遇也。 《玉篇》爭也。 《廣韻》鬭競。 《禮·檀弓》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鬭。 《孟子》今有同室之人鬭者。 《疏》有鬭爭之者。 又姓。 《左傳·桓六年》鬭伯比言于楚子。 《註》楚大夫。 又《集韻》當侯切,音兜。交爭也。 又叶都故切,音妒。 《郭璞·流寓賦》涉幽谷之高關,壯斯世之險固。過王城之丘墉,想穀洛之合鬭。
『量』《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 《集韻》斗斛曰量。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 《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 《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 《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又限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 《疏》量,猶分限也。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釋文》量,音亮。 又音良。 又審也。 《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釋文》量,音亮。 又酒量。 《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 《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稱輕重也。 《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 《增韻》槪量多寡也。 《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又度長短也。 《周禮·夏官》量人。 《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 《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 《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釋文》量,音良。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𩯡,目若黃金,名曰吉量。 《註》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 《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