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对手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féng duì shǒu
成语注音 ㄑ一ˊ ㄈㄥˊ ㄉㄨㄟˋ ㄕㄡˇ
成语正音 “逢”,不能读作“fēng”。
成语简拼 qfd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棋逢對手
成语英文 find one's match
成语俄文 встречать достойного соперника
成语日文 強い人が強い相手に出会うこと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成语示例


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成语典故

原为“棋逢敌手”。棋:下棋。逢:遇到。对手:能力相当的对方。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分不出胜负。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兵百万,攻打东晋。谢安临危受命,负责抵御。谢玄对当时形势很担心,便问计于谢安。谢安表情平淡,没有一丝害怕的样子,只冷冷地答道:“已经另有办法了。”随即沉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让张玄去问。谢安命人驾车出去和亲朋好友们相聚,并邀张玄下棋,以山中的别墅为赌注,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棋艺素来不如张玄,但张玄却因担惊受怕,下成了平手,不分胜负。 【出典】: 《晋书》卷79《谢安传》2075页:“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例句】: 宋·邵雍《代书寄友人》:“棋逢敌手才堪著,琴少知音不愿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00回:“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明·吴承恩《西游记》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见“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元·无名氏《百花亭》2折:“哎,高君也,咱两个~。”明·冯惟敏《仙吕点绛唇·李中麓归田》:“说什么琴遇知音,再休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文娱项目的一类,亦特指“棋子”:象~。围~。~盘。~道。星罗~布。举~不定(喻拿不定主意)。

遇到:~遇。久别重~。~凶化吉。狭路相~。 迎合,巴结:~迎。~君之恶。 姓。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棋』

同棊。  又《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基。 《集韻》根柢也。或作檱。 《史記·律書》萬物根棋。

『逢』

《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容切,音縫。 《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 《正韻》値也。 《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 《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又《正韻》迎也。 《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又逆也。 《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 《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又大也。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 《註》衣掖下寬大也。  又閼逢,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又與縫通。 《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 《註》縫,或爲逢。  又有逢,國名。 《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 《註》逢伯陵,殷諸侯。  又姓。齊逢丑父。  又《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𠀤音蓬。鼓聲也。 《詩·大雅》鼉鼓逢逄。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 《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又叶符方切,音房。 《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 《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