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下怀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成语注音 ㄓㄥˋ ㄓㄨㄥˋ ㄒ一ㄚˋ ㄏㄨㄞˊ
成语正音 “正”,不能读作“zhēng”;“中”,不能读作“zhōng”。
成语简拼 zzx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正中下懷
成语英文 That's just what I hope for.
成语法文 être parfaitement conforme aux souhaits de qn.
成语俄文 как раз отвечáть ... чáяниям
成语日文 ちょうど希望(きぼう)どおり,まさに思(おも)うつぼにはまる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成语示例


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成语典故

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水浒传》六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孽海花》三一回:“彩云本在那里为难这事,听了这话正中下怀。”朱自清《子恺漫画代序》:“知道你的漫画将出版,正中下怀,满心欢喜。”亦作“正中己怀”。《红楼梦》六○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何。” 述宾 中,符合;下,谦称自己。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高和《越轨诉讼》:“博士王说:‘继续到法院催啊,这种事你不自己催别人谁管你,看法院那架势,你不催才~,他们也希望拖下去。’”△褒义。多用于别人说的话、做的事刚好如己所愿。也作“正中己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正』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

『中』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下』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𡘋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 《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 《玉篇》後也。  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 《鄭註》下謂君所。 《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韻》《韻會》𡘋亥駕切,遐去聲。 《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 《易·屯卦》以貴下賤。 《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 《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 《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 《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 《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 《𨻰第·古音考》與吳同。  又叶胡佐切,音賀。 《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怀』

《字彙補》敷救切,音副。怒也。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槐。 《說文》念思也。从心褱聲。 《論語》君子懷德。  又歸也。 《書·大禹謨》黎民懷之。 《註》歸之也。  又來也。 《詩·齊風》曷又懷止。  又《周頌》懷柔百神。 《註》懷,來也。  又安也。 《書·秦誓》邦之榮懷。 《詩·王風》懷哉懷哉。  又包也。 《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藏也。 《論語》懷其寶,而迷其邦。 《禮·曲禮》其有核者,懷其核。  又慰也。 《詩·檜風》懷之好音。  又懷抱,胷臆也。 《左傳·成十七年》瓊瑰盈吾懷乎。 《論語》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又傷也。 《詩·邶風》願言則懷。 《毛傳》懷,傷也。  又私也。 《詩·小雅》每懷靡及。 《箋》懷,私也。  又《爾雅·釋詁》至也。 《註》齊魯之會郊曰懷。 《詩·小雅》懷允不忘。 《箋》至也。至信不忘。  又《爾雅·釋詁》止也。 《疏》至止也。  又《釋名》懷,回也。本有去意,回來就已也。亦言歸也,來歸已也。  又《諡法》慈仁哲行曰懷。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又州名。春秋時野王邑,漢河內郡,唐置懷州。  又姓。三國吳尚書郞懷敘。  又通作褢。 《前漢·許后傳》褢誠秉忠。  又叶胡隈切,音回。 《詩·周南》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又叶呼回切,音揮。 《楚辭·九歌》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回兮顧懷。羌生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魏文帝·苦寒行》延頸長太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又叶苦禾切,音窠。 《淮南子·時則訓》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無不囊懷。 《周伯琦曰》褱,藏挾於衣中也。从衣,眔聲。心之所恖念藏貯亦曰褱。隷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