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意足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mǎn yì zú
成语注音 ㄒ一ㄣ ㄇㄢˇ 一ˋ ㄗㄨˊ
成语正音 “足”,不能读作“zhǔ”。
成语简拼 xmy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心滿意足
成语英文 be perfectly content
成语法文 pleinement satisfait
成语俄文 полное удовлетворение(в душе рáдоваться)
成语日文 すっかり満足(まんぞく)する,何(なに)ーつ不満(ふまん)がな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成语典故

心愿满足。《喻世明言》卷一○:“却说倪喜继,独罟家私,心满意足,日日在家中快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两客自去做买卖,他便兰亭、禹穴、蕺山、鉴湖,没处不到,游得一个心满意足。”《歧路灯》八回:“这一席话儿,说的端福也不认的自己了,居然是左相甘罗、国初解缙。这王氏心满意足,喜的欲狂。”鲁迅《呐喊.阿Q正传》二:“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亦作“心满愿足”。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四二出:“我门得那女儿在此,真个心满愿足。”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套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 并列 称心如意,十分满足。宋·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2:“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金敬迈《欧阳海之歌》:“妈妈看了看,没有说什么,眉宇间流露出一丝~的神情。”△常用于愿望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称心如意 如愿以偿 ?大失所望。也作“心满愿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料想,猜想:~料。~想。~外。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完全:~以。~色。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增益:以昼~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意』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𠀤音䔬。志之發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 《禮運》非意之也。 《註》意,心所無慮也。 《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 《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 《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 《論語》抑與之歟。 《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 《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 《賈誼·服賦》請對以意。 《史記》作臆。 《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足』

《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