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百姓的怨怒之情达到顶点。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官场现形记》五回:“上半年在那里办过几个月厘局,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 主谓 人民的怨怒像烧开的水一样。形容百姓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怨怒已经到了顶点。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据报,已有数十起血案发生,~啊。”△贬义。用于政治生活方面。→怨气冲天 怨声载道 天怒人怨 ?政通人和 安民治国 国泰民安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某族的人:汉~。回~。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非军事的:~品。~航。 同“苠”。
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点。~水。~涌。~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 波涌的样子:~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奔跑,跳跃:~骧。奔~。欢~。~跃。~越。 上升:~空。~云驾雾。升~。飞~。飞黄~达。 空出来,挪移:~退。~个地方。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彌鄰切,音泯。 《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 《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 《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 《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 又四民。 《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註》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穀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 又司民,星名。 《周禮·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于王。 《註》司民,軒轅角也。 《釋文》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 又官名。 《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 又民曹,漢官名。 《後漢·百官志》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 《註》《蔡質·漢舊儀》曰:典膳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又民部,今戸部也。 《文獻通考》漢置尚書郞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至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吳有戸部,晉有度支,皆主筭也。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禮》之制,隋初有度支尚書,則幷後周民部之職。開皇二年,改度支爲民部。永徽初,改民部爲戸部。 又北方有比肩民,見《爾雅·釋地》。南方有裸民,見《呂氏春秋》。 又白民國,白身,背有角,乗之壽二千歲。羽民國,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國,其民皆生卵。毛民國,其民皆生毛。 又有勞民、搖民、壎民、盈民、臷民、蜮民諸國,𠀤見《山海經》。 又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見《窮神祕苑》。 又姓,見《姓苑》。 又叶鄰知切,音離。 《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過吾門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煩下民。 又叶彌延切,音眠。 《楊方·合歡詩》齊彼蛩蛩獸,舉動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 《六書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義非一。有總言人者,《詩》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對君而言者,《書》民惟邦本。是也。有別於在位而言者,《詩》宜民宜人。註:人謂臣,民謂衆庶。是也。有對幽而言者,《論語》務民之義,《左傳》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是也。有對已而言者,《詩》民莫不穀,我獨于罹。是也。有對農而言者,《漢·食貨志》粟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是也。况四民兼士農工商,豈力田始稱民乎。《六書略》之說穿鑿,不可從。
『怨』《唐韻》於願切《集韻》《韻會》紆願切,𠀤音苑。 《說文》恚也。 《廣韻》恨也。 《增韻》仇也,讎也。 又《集韻》於袁切,音鴛。讎也,恚也。 《禮·儒行》外舉不避怨。 《前漢·黥布傳》恐仇怨妄誣之。 《史記·始皇紀》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聲讀。或作惌。 又《字彙補》委隕切,音惲。與薀同。 《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 《註》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 又叶烏員切,音淵。 《後漢·班彪北征賦》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縵縵。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乎築怨。 《註》縵音眠。 又叶烏云切,音熅。 《𨻰琳·悼龜賦》參千鎰而不賈兮,豈十朋之所云。通生死以爲量兮,夫何人之足怨。 又叶烏貫切,音腕。 《前漢·敘傳述高祖紀》項羽畔換,黜我巴漢。西土宅心,戰士憤怨。 《精蕰》从命。 《轉注》从心。
『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味切,音芾。涫也。 《詩·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 《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又井名,潭名。 《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 《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𠀤音拂。灑也。 又觱沸,泉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駭波鴻沸。 又怒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 《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 《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集韻》或作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