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ō lán zhuàng kuò
成语注音 ㄅㄛ ㄌㄢˊ ㄓㄨㄤˋ ㄎㄨㄛˋ
成语正音 “澜”,不能读作“làn”。
成语简拼 blzk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波瀾壯闊
成语英文 surge high and sweep forward
成语俄文 ширóкая волнá
成语日文 押し寄せる津波の如く勢いのすさまじいさま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成语示例


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波澜壮阔,错综复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成语典故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波路:波涛。指水波广阔浩荡。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清.刘大勤等《师友诗传续录》:“七言诗须波澜壮阔,顿挫激昂,大开大阖耳。”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世之学术之三》:“专凭西汉博士说以释经义者间出,逮廖氏而波澜壮阔极矣。” 主谓 澜,大浪。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雄伟。语本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黎汝清《万山红遍》:“从此,苦难的人民在党的红旗引导下,进行不屈不挠、~、惊心动魄的斗争。”△褒义。用于描写声势大。→汹涌澎湃 声势浩大 ?无声无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大波浪:波~。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富有,豪奢:~气。~绰。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离别,分离:~情。久~。叙~。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波』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𠀤音皤。 《說文》水涌流也。 《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又水名。 《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又澤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 《註》波讀爲播。  又洛之別名。 《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又潤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又搖動也。 《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又目光曰波。 《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又金波,月光也。 《前漢·郊祀歌》月𥠇𥠇以金波。  又沸波,鳥名。 《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又偃波,書名。 《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又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又長年之稱。 《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又《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又郡名。 《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又《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 《註》波讀爲陂。  又《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 《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