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谐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n sè hé xié
成语注音 ㄑ一ㄣˊ ㄙㄜˋ ㄏㄜˊ ㄒ一ㄝˊ
成语简拼 qsh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琹瑟咊諧
成语英文 husband and wife living in harmony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成语典故

《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后用“琴瑟和谐”比喻夫妇情笃和好。元.徐琰《蟾宫曲.青楼十咏》:“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亦作“琴瑟和好”。《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两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亦作“琴瑟和同”。《群音类选.点绛唇.佳人》:“愿心儿折桂乘龙,怎能勾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主谓 琴、瑟,两种古乐器,很古的时候就用于男女之间表情达意。语本《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发之。”又《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后来常用琴瑟喻夫妻,用琴瑟配合谐调比喻夫妻间感情融洽,美满和谐。元·徐琰《青楼十咏·言盟》:“结同心尽了今生,~,鸾凤和鸣。”△褒义。用于形容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琴瑟失调 琴瑟不调。 也作“琴瑟和好”、“琴瑟和同”、“琴瑟调和”、“琴瑟相调”、“琴瑟之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曲。~师。~意。抚~。~棋书画。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矜持端庄的样子。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洁净鲜明的样子。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姓。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诗。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和,配合得当:和~。~调(tiáo )。~音。 滑稽:诙~。~趣。~谑(诙谐逗趣)。亦庄亦~(既严肃又诙谐)。 (事情)商量好,办妥: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琴』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瑟』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 《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和』

《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𠀤音禾。 《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 《書·堯典》協和萬邦。  又《舜典》律和聲。 《易·乾卦》保合太和。 《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 《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 《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 《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 《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 《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 《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 《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 《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臥切,禾去聲。 《廣韻》聲相應。 《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 《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 《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又《禮器》甘受和。 《釋文》和,戸臥反。 《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