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切;禁忌:忌讳。无论什么都不忌讳。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若是遇见个正经朋友,山向利与不利,穴口开与不开,选择日子,便周章的百无禁忌。”
什么都不忌讳。《歧路灯》六一回:“若是遇见个正经朋友,山向利与不利,穴口开与不开,选择日子,便周章的百无禁忌。”鲁迅《小说旧闻钞.封神传衍义》:“则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说。今人于门户每书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亦非无所本矣。” 述宾 什么都不忌讳。鲁迅《小说旧闻钞·封神传衍义》:“则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说。今人于门户每书姜太公在此,~,亦非无所本矣。”△描写情状。→畅所欲言 ?讳莫如深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 忍耐,制止:不~笑起来。
不许,制止:~止。~绝。~书。~令。~赌。~欲。~锢。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违~品。 拘押:囚~。监~。~闭。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苑。~卫。~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地。~区。 避忌:~忌。
嫉妒,憎恨:猜~。~才。~能。~妒。~贤妒能。 害怕,畏惧:顾~。肆无~惮。 禁戒:~戒。~食。~讳。禁~。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日。~辰。生~(已死父母的生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
『无』《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禁』《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䕃切,今去聲。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 《易·繫辭》禁民爲非曰義。 又天子所居曰禁。 《蔡邕曰》漢制,天子所居門閤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稱禁中。避元后父名,攺省中。 又承酒尊之器。 《禮·禮器》大夫士棜禁。 《疏》承尊者皆用禁,名之禁者,因爲酒戒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註》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亦作僸。 又《說文》吉凶之忌。 又《小爾雅》禁,錄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力所勝也,當也,刧持也。 《前漢·咸宣傳》猶弗能禁。 又同紟。紟,帶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其纓禁緩。
『忌』《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𠀤音惎。 《說文》憎惡也。 《增韻》嫉也。 《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廣韻》忌諱也。 《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 《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 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 《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 又憚也。 《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又怨也。 《晉語》小人忌而不思。 《註》怨也。 又戒也。 《書·呂𠛬》敬忌罔有擇言在身。 《註》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 《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 《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 又忌日,親喪日也。 《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又姓。 《風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又龍忌,謂禁火日也。 《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懻。語助辭。 《詩·鄭風》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 《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說文》己心爲忌。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