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灼见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 zhī zhuó jiàn
成语注音 ㄓㄣ ㄓ ㄓㄨㄛˊ ㄐ一ㄢˋ
成语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简拼 zzz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真知灼見
成语英文 real knowledge and deep insight
成语俄文 прáвильное понимáние и прáвильный взгляд
成语日文 正確(せいかく)な卓見(たっけん)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成语示例


两家之学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汉学为不可废耳,多倚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成语典故

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灼,明白透彻。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多驻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 并列 灼,明彻、鲜明。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张贤亮《小说中国》:“从他老人家开始直到现代,知识分子只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份儿,极少有独立自由发挥个人才干,实现自己~的机会。”△褒义。多用于描写独到的观点或见解。也作“真知卓见”、“深知灼见”、“灼见真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古同“智”,智慧。

烧,炙:~热。~伤(烧伤)。焦~。心急如~。 明白透彻:真知~见。 鲜明:~~。~亮。~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真』

同眞。俗字。

『知』

《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 《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增韻》喩也。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 《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 《註》相親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易·繫辭》乾知大始。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 《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正韻》知意切。𠀤與智同。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灼』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酌。 《說文》炙也。 《玉篇》熱也。 《廣韻》燒也。 《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 《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  又《玉篇》明也。 《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  又《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又《玉篇》灼灼,花盛貌。 《詩·周南》灼灼其華。  又《揚子·方言》灼,驚也。 《註》猶云:恐𤋲也,煎盡也。 《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  又《唐韻正》之邵反。同炤。 《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  又《越絕書》灼龜,作炤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