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纵即逝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注音 ㄕㄠ ㄗㄨㄥˋ ㄐ一ˊ ㄕˋ
成语正音 “纵”,不能读作“zhòng”。
成语简拼 szj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稍縱即逝
成语英文 fleeting
成语俄文 легко проходить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示例


事机万变,稍纵即逝。(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成语典故

见〔兔起鹘落,少纵即逝〕。 见“少纵即逝”。卧龙生《玉剑香车》:“于是就这~的瞬间,羌笛之声突变惨厉,阵式已转动起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微。~许。~纵即逝。

〔~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

就是:知识~力量。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 就,便:黎明~起。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 靠近:不~不离。 到,开始从事:~位。

过去,往:~去。~川(逝去的流水,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光阴易~。“子在川上曰:~者如斯夫!” 死,多用于对死者的敬意:~世。长~。仙~。 同“誓”,表决心之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敎切,音哨。 《說文》出物有漸也。 《儀禮·聘禮》惟稍受之。 《註》稍,廩食也。 《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爲稍。  又《廣韻》均也,小也。 《周禮·天官·小宰》凡王之稍事。 《註》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謂之稍事。一說有小事而飮酒。  又《韻會》漸也。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又《周禮·地官·稍人註》距王城三百里曰稍。 《疏》案載師家邑任稍地,在三百里內,故云。  又《集韻》《韻會》𠀤山巧切,音梢。亦漸也。  又《集韻》師交切,音筲。稅也。

『即』

《玉篇》卽今作即。

『逝』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往也。 《增韻》行也,去也。 《詩·魏風》逝將去女。 《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 《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 《詩·邶風》逝不古處。 《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又叶之列切,音折。 《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又叶食列切,音設。 《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