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


   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容美好的姿态。淑:品德美好。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ǎo tiǎo shū nǚ
成语注音 一ㄠˇ ㄊ一ㄠˇ ㄕㄨ ㄋㄩˇ
成语正音 “窈”,不能读作“yáo”。
成语简拼 ytsn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pretty girl
成语日文 美貌(びぼう)でしとやかな淑女(しゅくじょ)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容美好的姿态。淑:品德美好。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




成语示例


萧干《海外行踪》:“因为在前边领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从容地就走过去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成语典故

窈窕:娴静貌。淑:善,美。形容美丽而又有德行的女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隋书.后妃传序》:“窈窕淑女,靡有求于寤寐,铿锵环珮,鲜克嗣于徽音。”《群音类选.蓝田记.约玉请期》:“袅娜仙娃,窈窕淑女。” 偏正 娴静美好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逑。”△褒义。多用于描写未婚女子。→娟好静秀 ?人老珠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窕〕a.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b.(宫室、山水)深远曲折。 〔~娜〕窈窕婀娜。 深远,幽静:~冥(亦作“杳冥”)。~~。~霭。

细:“小者不~。” 有空隙:“充盈大宇而不~”。 美好:“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

妖艳,轻挑:~冶。

善,美(多指女性):~质(善良的品质)。~丽。~静。~慎。~德。~女。 清澈:~清。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古同“汝”,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窈』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𠀤音杳。 《說文》深遠也。 《廣韻》深也,靜也。 《莊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又窈窕,幽閒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 《揚子·方言》美心爲窈。 《註》幽靜也。  又《集韻》一叫切,音窔。義同。  又《集韻》於兆切。 《詩·𨻰風》舒窈糾兮。 《傳》窈糾,舒之姿也。  又讀如幽。 《淮南子道應訓》可以明,可以窈。 《註》窈,讀如幽。孔廟𥓓作①。 或作䆗。通作窅。①字原作穴下𢆲。

『窕』

《唐韻》《韻會》《正韻》𠀤徒了切,掉上聲。窈窕也,深極也,閒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 《傳》窈窕,幽閒也。 《爾雅·釋言》窕,閒也。 《揚子·方言》窕,美好也。 《廣韻》善心曰窈,善色曰窕。  又男子亦稱窈窕。 《古樂府》云有第三郞,窈窕世無雙。  又山水深亦曰窈窕。 《曹攄詩》窈窕山道深。 《杜甫詩》烟生窈窕溪。  又宮室深亦曰窈窕。 《喬知之詩》窈窕九重閨。  又細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小者不窕。 《疏》窕,細意。  又《集韻》《正韻》𠀤他彫切。與佻同。輕小貌。 《左傳·成十六年》楚師輕窕。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弔切,音糶。  又《韻會》吐了切《正韻》土了切,𠀤眺上聲。義𠀤同。  又《正韻》餘招切,音遙。 《荀子·禮論篇》其立文飾也,不至于窕冶。 《註》窕音姚。  又與篠同。 《荀子·賦論篇》充盈太宇而不窕。 《註》窕,音篠。  又與條同。 《淮南子·原道訓》霄窕之野。 《註》與蕭條同。

『淑』

《唐韻》殊六切,音孰。 《說文》淸湛也。  又《爾雅·釋詁》淑,善也。 《詩·曹風》淑人君子。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與俶通。 《儀禮·聘禮》俶獻無常數。 《註》古文俶作淑。

『女』

《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𠀤茹上聲。 《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 《易·繫辭》坤道成女。 《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 《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 《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𠀤見《星經》。  又水名。 《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又𤣥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𤣥女者。見《𤣥女戰法》。  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 《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又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 《書·堯典》女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