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安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注音 ㄓㄨㄢˇ ㄨㄟ ㄨㄟˊ ㄢ
成语正音 “转”,不能读作“zhuàn”;“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 zwwa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轉危為安
成语英文 tide over the crisis
成语法文 se tirer d'un mauvais pas(retourner la situation à son avantage)
成语俄文 от опасности к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оказываться вне опасности)
成语日文 危険な状態を安全な状態に変わる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成语示例


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成语典故

使危险转化为平安。汉.刘向《战国策序》:“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宋.杨万里《寿皇论东宫参决书》:“陛下及太子父子之亲,可以无纤芥之疑矣。古人所谓转败为功,转危为安于此在矣。”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此二人夙抱经济之才,素怀忠义之气。若天不欲转危为安,不使二人联捷,今日戮力同心,共奖王室,信有他人也。” 兼语 转化危险为平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赢得时间,~。”△褒义。多用于描写处境的转变。→化险为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安全:~险。~殆。~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难(nàn )。~如累(lěi )卵。 损害:~害。~及。 高的,陡的:~石。~樯。 使人惊奇的:~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坐。“邦有道,~言~行”。 指人临死:病~。垂~。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危』

《唐韻》魚爲切《集韻》《韻會》虞爲切,𠀤僞平聲。 《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 《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 《玉篇》不安貌。 《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  又《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 《註》危,欲毁害之也。  又屋棟上也。 《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 《疏》踐履屋棟高危處。  又《韻會》宿名。三星。 《左傳·襄二十八年註》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  又《書·禹貢》三危旣宅。 《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

『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