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然不同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ǒng rán bù tóng
成语注音 ㄐㄩㄥˇ ㄖㄢˊ ㄅㄨˋ ㄊㄨㄥˊ
成语正音 “迥”,不能读作“huí”。
成语简拼 jrb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逈然不同
成语英文 differ completely
成语法文 complètement différent(en opposition)
成语俄文 резко отличный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成语示例


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成语典故

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宋.朱熹《答程允夫》:“知吾儒之所谓道者,与释氏迥然不同,则如朝闻夕死之说矣。”《镜花缘》二二回:“此地国王,据古人传说乃颛顼之后。看这景象,甚觉儒业与白民国迥然不同。”清.王韬《英欲中国富强》:“昔日之情形与今日之事势,有迥然不同者,盖欧洲之局已一变矣。”鲁迅《致山本初枝》:“上月看了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大吃一惊,与原著迥然不同。今后对于名著改编的电影再不敢领教了。”亦作“迥尔不同”。清.王韬《遣使亲俄》:“呜呼!遣使于土用兵之时,与遣使于土议和之后,其情形迥尔不同,此事早已言之,而惜乎当事者漠然置之也。”亦作“迥乎不同”。《老残游记》一○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翦伯赞《内蒙访古》:“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亦作“迥然不侔”。侔,相等。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总论》:“江南治江,淮北治河,同一治也,而迥然不侔。” 偏正 形容两者区别很大,各不相同。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韩常新的风度与刘世吾~。”△多用于表示两者差别很大,全然不同。→截然不同不啻天渊 天壤之别 天渊之别 判然不同 判若天渊 ?一模一样 毫无二致 半斤八两 如出一辙 大同小异。也作“迥乎不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远:~异(相差很远)。~然(显然,清清楚楚,如“~~不同”)。~乎。~殊。~若两人。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迥』

《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𠀤音泂。 《增韻》寥遠也。  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俗作逈。

『然』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