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野叟曝言》一一○回:“如今幸得文爷梦中指示,正该齐心合力,了他心事。”亦作“齐心同力”。《后汉书.王常传》:“〔王常〕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亦作“齐心并力”。《水浒传》六七回:“卢俊义拜谢道:‘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脑涂地,难以报答!’”《隋唐演义》五○回:“卿与淮安王、李靖,齐心并力,同诛化及。”亦作“齐心协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过不多时,众人齐心协力,山岭庙也自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二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的认真办起事来,节省了那些不相干的虚糜,认真办起海防、边防来就是了。” 见“齐心协力”。《野叟曝言》110回:“如今幸得文爷梦中指示,正该~,了他心事。”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聚集:~力。~办。~股。~资。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总共,全:~家欢乐。 计,折算:~多少钱。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合』《唐韻》𠋫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𠀤音盒。 《說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 《易·乾卦》保合太和。 《詩·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 《詩·大雅》天作之合。 《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會也。 《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 《註》合,會也。 又聚也。 《論語》始有曰:苟合矣。 《註》合,聚也。 又答也。 《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 《註》合,答也。 又閉也。 《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 《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又六合。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 《禮·曲禮》黍曰薌合。 又《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又合黎,地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 《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又參合,代地。 《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又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𠀤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又合浦,郡名。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器名。 《正韻》合子,盛物器。 又《廣韻》姓也。 《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又子合,西域國名。 《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 《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里。 又通作闔。 《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 《註》闔合同。 又與郃通。 《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 《註》郃水之北。 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又《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𠀤音閤。 《廣韻》合,集也。 又《集韻》兩龠爲合。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叶許及切,音翕。 《張衡·思𤣥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
『力』《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