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语注音 ㄌㄨㄥˊ ㄊㄥˊ ㄏㄨˇ ㄩㄝˋ
成语正音 “跃”,不能读作“yào”。
成语简拼 lthy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龍騰虎躍
成语英文 do sth. with vigorous enthusiasm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成语示例


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成语典故

如龙飞腾,如虎跳跃。形容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七章:“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 并列 像龙一样腾飞,像虎一样跳跃。①比喻动作矫健有力,富有生气。马云鹏《最后一个冬天》:“战士们正在村中演练巷战,穿门越墙,登高爬房,~,一片紧张热烈气氛。”②比喻大展身手,大有作为。叶辛《蹉跎岁月》:“在她的想像中,山寨生活就该是轰轰烈烈,农业劳动总该是~,像电影场面上的一样。”③比喻笔势遒劲。冯夏熊《背兴的恋爱》:“这一幅字写得苍劲有力,~,气势不凡。”△褒义。多用于行动方面。→生龙活虎 朝气蓬勃 ?没精打采 死气沉沉 有气无力 无精打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奔跑,跳跃:~骧。奔~。欢~。~跃。~越。 上升:~空。~云驾雾。升~。飞~。飞黄~达。 空出来,挪移:~退。~个地方。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折~。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跳:跳~。飞~。~进。~然。~动。~~欲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