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峻青《乡音》:“我望着这朝气蓬勃的人群,听着那熟悉的二把手小车的声音,心里感到分外的激动。” 主谓 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蓬勃,繁荣、旺盛。形容生机勃发的精神面貌,充满旺盛的活力。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妈妈)教婷儿面试的时候怎样~、大方得体地出现在‘考官’面前。”△褒义。多用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也作“朝气勃勃”。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明~。
向着,对着:~向。~前。~阳。坐北~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见。~拜。~圣。~香。~仪。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廷。上~。退~。~野。~政。~臣。~议。~房。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姓。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 欺压:受~。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门。~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户瓮牗。~生麻中(喻在良好的生长环境里,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荜生辉(使得自家有了光彩。谦辞,用来称谢别人字画等物品的赠予或客人的来访)。 散乱:~乱。~松。~头垢面。 茂盛,旺盛:~勃。 量词,用于类似成丛飞蓬的东西:一~凤尾竹。
突然,忽然:~然(①突然,如“~~大怒”;②兴起的样子,如“~~作色”)。 变色的样子:~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 旺盛,兴起:~起。~发。~蓬。
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陟遙切,音昭。 《說文》旦也。从倝舟聲。 《爾雅·釋詁》朝,早也。 《詩·鄘風》崇朝其雨。 《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又朝鮮,國名。 又姓。 《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𠀤音潮。 《爾雅·釋言》陪朝也。 《註》臣見君曰朝。 《書·舜典》羣后四朝。 《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 《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又《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又同類往見亦曰朝。 《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又郡守聽事亦曰朝。 《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又《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又《韻補》叶陳如切。 《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 《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又叶蚩於切。 《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又叶張流切。 《韓愈·祭𥡆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又叶株遇切。 《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又叶直照切。 《陸雲·夏府君誄》旣𥡆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又叶直祐切。 《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气』《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𠀤音炁。 《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又與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𠀤音乞。 《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 《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 《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𠀤音气。 《玉篇》𠋫也,息也。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繫辭》精氣爲物。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 《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 《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 《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 《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 《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 《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 《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 《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 《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 《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 《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𠋫氣法。 《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 《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 《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又》日旁雲氣,人主象。 《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 《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 《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 《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 《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與餼、䊠𠀤通。 《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叶去訖切,音乞。 《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謁切,音朅。 《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蓬』《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髼。 《詩·召南》彼茁者蓬。 《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 《傳》盛貌。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 《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 《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 《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𦮔。
『勃』《唐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𠀤音孛。 《說文》排也。从力,孛聲。 《徐曰》勃然興起,有所排擠也。 又《玉篇》卒也。 《韻會》勃卒,旋放之貌。 又變色貌。 《論語》色勃如也。 又姓。 《韻會》梁武帝攺豫章王姓勃氏。 又通作渤。 《前漢·地理志》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閒。 《註》師古曰:勃,勃海也。 又《韻補》叶皮列切,便入聲。 《蘇轍·滕王閣詩》餘思屬江湖,登臨寄遺堞。驕王應笑滕,狂客亦矜勃。 《註》王勃,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