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撇 竖 折 横 横
<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ㄧㄡˇ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 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ㄧㄡˇ
豐足、富裕。 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 《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 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故意。 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ㄧㄡˇ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 如:「有夏」、「有清」。 《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ㄧㄡˇ
某,表示不確定。 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ㄧㄡˇ
姓。如漢代有有祿。
ㄧㄡˋ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通「又」。
ㄧㄡˋ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 如:「七十有七人」。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切部: 云九切
『清代:段玉裁』
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爲凡有之偁。凡春秋書有者、皆有字之本義也。
日下之月、衍字也。此引經釋不宜有之恉。亦卽釋从月之意也。日不當見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月食之。故字从月。公羊傳注曰。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覩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引孔子曰。多聞闕疑。愼言其餘。則寡尤。
云九切。古音在一部。古多叚有爲又字。
"有" 为谜底的谜语
月亮上画把叉 (打一字)
朋友半月不见了 (打一汉字)
【解释】 “朋”去掉半边的“月”剩下个“月”“友”去掉半边的“又”两个字再组合起来就是“有”。
半个朋友 (打一字)
【解释】 朋一半友一半
半朋半友字谜 (打一字)
明月半边天 (打一汉字)
【解释】 月字加上天字的一半。
朋友别后再相逢 (打一字)
明日半边天 (打一个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