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兼收并蓄”。
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同“兼收并蓄”。畜,通“蓄”。清 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见“兼容并蓄”。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 招回:~兵。~港。 聚,合拢:~容。~理。~集。 结束:~尾。~煞。~盘。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
合在一起:~拢。合~。兼~。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养禽兽:~产。~牧。~养。
禽兽,有时专指家养的禽兽:~肥。~力。~疫。幼~。牲~。家~。~生。六~兴旺。
《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𠀤音縑。 《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 《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 《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 《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收』《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𠀤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畜』《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𠀤音觸。 《說文》田畜也。引《淮南子》註言:田之汙下黑土者,可畜牧也。○按《淮南》無此語。 又積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 《註》始爲禦冬之備。 《釋文》畜,丑六反。 又《內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 又止也。 《孟子》畜君何尤。 《註》畜,止也。敕六反。 又大畜,小畜,𠀤易卦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六切,音旭。養也。 《易·師卦》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論語》君賜生,必畜之。 《史記·樂毅傳》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又容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天下誰畜之。 《註》畜,猶容也。許六反。 又六畜。 《左傳·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 《釋文》畜,許六反。 《註》六畜旣大而滋也。 《禮·曲禮》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 《疏》謂雞豚之屬。 《釋文》許六反,鄭註:周禮云始養曰畜。○按六畜之畜,古俱許六反,今人𠀤讀作昌六反。 又起也。 《詩·小雅》拊我畜我。 《箋》畜,起也。 《釋文》喜郁反。 又順也。 《禮·祭統》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 《註》畜謂順於德敎。 《釋文》許六反。 又孝也。 《禮·孔子閒居》無服之喪,以畜萬邦。 《註》畜,孝也。使萬邦之民競爲孝也。 又《莊子·徐無鬼》許由曰: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爲天下笑。 又留也。 《禮·儒行》易祿而難畜也。 《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又姓。漢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許救切,音齅。 《左傳·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爲用。 《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 《釋文》畜,許又反。 《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 《註》六畜,六牲也。 《釋文》畜,許又反。 又《集韻》丑救切,惆去聲。 《周禮·天官·獸醫疏》在野曰獸,在家曰畜。 《前漢·尹翁歸傳》掌畜官,音義。𠀤與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