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和地位。《西游记》四九回:“你这和尚,甚没道理!你变做一秤金,该一个冒名顶替之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回:“并且一切官场的毛病,甚么冒名顶替、假札假凭等事,是尤为查察得烂熟胸中。此刻恰好碰了一个姓卜的奖札,如何不心动?”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伪《古文尚书》孔传如此这般冒名顶替了一千年,直到清初的时候。” 并列 冒,冒充,假托。假托别人的名姓去做事,或窃取别人的利益。萧育轩《乱世少年》:“如果你们电告情况属实,那纯属~,我们断然否认。”△贬义。用于待人处事方面。→弄虚作假 偷天换日 偷梁换柱 ?实事求是 名副其实表里如一。也作“冒名顶姓”、“冒名接脚”、“假名托姓”、“顶替冒名”。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 古同“帽”。 古同“瑁”,玳瑁。 姓。
〔~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不可~状。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占有:不~一文。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 用头支承:~承。~天立地。 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 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 最,极:~好。~多。~大。 相对着:~风。~头。 相当,等于:一个~俩。 担当:~班。不~事。 代替:~罪。冒名~替。 争辩,冲撞:~嘴。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 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
代,代理:代~。更(gēng )~。。~班。~身。~罪羊。 为,给:~他送行。~古人担忧。 衰废:兴(xīng )~。衰~。
《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𠀤音耄。 《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 《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 《註》師古曰:貪蔽也。 《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 《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 《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 《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 《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 《正韻》忌也。 《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 《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 《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密北切,音黙。 《增韻》貪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 《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 《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 《註》毒音代,冒音妹。 《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詺。 《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玉篇》號也。 《廣韻》名字也。 《春秋·說題》名,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 《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名。 《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謂尊𤰞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名。 《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 《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 《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 《註》眉眼之閒。 《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註》免星有七名。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又叶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叶莫陽切,音𨦵。 《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叶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替』《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剃。 《說文》作暜。廢一偏下也。 《註》徐鉉曰:今俗作替,非是。 《爾雅·釋言》替,廢也。 《疏》替謂廢己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無廢其職。 《詩·小雅》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傳》替,廢也。 又《爾雅·釋詁》待也。 又止也。 又《爾雅·釋言》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結切,音鐵。弛也。 《潘岳·西征賦》隨政隆替。 《註》替,音鐵。 又《韻補》叶才淫切。 《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而夕替。艱音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