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注音 ㄌㄢˋ ㄩˊ ㄔㄨㄥ ㄕㄨˋ
成语正音 “滥”,不能读作“jiān”。
成语简拼 lyc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濫竽充數
成语英文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pass oneself off as one of the players in an ensemble)
成语法文 occuper une place pour laquelle on n'est pas qualifié
成语俄文 занимáть место только для полного счёта
成语日文 実力(じつりょく)のない者がその職を埋(う)め合わせていること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成语示例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典故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流水漫溢:泛~。 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用职权。宁缺勿~。~伐。 浮泛不合实际:陈词~调。~竽充数(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亦表示自谦)。

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滥~充数。

满、足:~足。~实。~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沛。~裕。 填满,装满:填~。~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 当,担任:~当。~军。 假装:冒~。~数(shù)。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竽』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 《說文》竽,三十六簧樂也。 《周禮·春官疏》竽長四尺二寸。 《註》竽,管類。用竹爲之,形參差象鳥翼。鳥,火禽。火數七,冬至之時吹之,冬水用事,水數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長,蓋取於此也。 《世本》隨作竽。 《釋名》竽,汙也。其中汙空。 《博雅》竽,象笙,三十六管,宮管在中央。 《樂書》近代笙竽十九簧,竽與笙異器而同和,故《周官》竽與笙均掌之笙師。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吹竽。 《禮·樂記》君子聽竽笙,則思畜聚之臣。 《易通卦驗》冬至,吹黃鐘之律,閒音以竽。 《老子·道德經》服文采,帶利劒,厭飮食,而資貨有餘,此之謂盜竽。 《註》竽者,五聲之長也。竽倡則衆樂皆和,大姦倡則小盜和,故曰盜竽。 《集韻》或作𥫡。

『充』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𠀤踧平聲。 《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 《徐曰》𠫓在人上也。𠫓音突。  又《玉篇》行也,滿也。  又《廣韻》美也,備也。  又塞也。 《詩·邶風》褎如充耳。 《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又《增韻》實之也。 《禮·王制》充君之庖。  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 《註》師古曰:充,當也。  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 《註》充者,䌛役煩也。  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 《註》過飽也。  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 《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又姓。漢充向,充申。  又《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 《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𠫓下儿〉,𠒨𠒩等字从。以充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