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比喻好的与坏的混在一起。唐.无名氏《渔父》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红楼梦》九四回:“大家说道:‘这话也说的有理。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亦作“龙蛇混杂”。《五灯会元.杭州无著文喜禅师》:“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主谓 鱼和龙混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淆不清。张贤亮《小说中国》:“即使在发达国家,国民也良莠不齐,~。”△贬义。含有好坏不分之意。→龙蛇混杂 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牛骥同皂 【旧义】 鱼和龙混合掺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 【新义】 近来多泛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 【例】 ① “学术垃圾”的直接后果就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进而带来学术上的浮躁之风。(人民日报1999.9.15《垃圾文化》) ② 有不少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吁:“一对一”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有关部门要进行必要的监管。(钱江晚报2010.7.28《培训市场鱼龙混杂》) ③ 随着3.15的临近,关注消费成为全民化的热点,目前鱼龙混杂的冰箱产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就都暴露无遗了。其中,中高档冰箱的价格虚高、质量差和特价促销陷阱等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中国金融网2011.3.4) ④ “学术泡沫”不仅严重耗费稀缺的学术资源,使学术成果鱼龙混杂,而且容易导致“劣币驱良币”,产生恶性循环,最终败坏学术风气,摧残学术尊严,无论对于年轻一代学子的成长,还是对中国的国际学术形象与学术地位都有消极影响。(解放日报2011.3.4张颐武《学风问题是个大问题》) ⑤ 网络无疑是现代民间社会重生的温床。虽鱼龙混杂,但却生机勃勃。那么多新词儿,孙悟空般从石头里蹦出来,让《汉语大词典》坐立不安,像悲摧、囧、雷等词语,又质感又性感。这是全民族在有意识地创造新方言。(东方早报2011.3.10周云蓬《方言的故乡》) ⑥ 近3万元买来粗糙“欧洲名牌”。业内人士说,新乐路等时装街货源鱼龙混杂。(新闻晚报2011.3.16) ⑦ 北京市卫生局开办政府主导的健康类公益栏目,并选派经过行政部门推荐的专家,确实能从很大程度上规范健康养生栏目的人员资质。但卫生部门并非针对所有媒体的健康养生栏目,难以改变目前养生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新华每日电讯2011.4.10《养生专家持证上岗,能否根治江湖忽悠》) ⑧ 记者调查所谓文物市场,专家称鱼龙混杂,不懂最好不买。(新闻晚报2011.5.22《号称北魏石像成堆批发》) ⑨ 其次,可建立3G应用的“白名单”制度。3G的应用有几十万个之多,鱼龙混杂,电信运营商可以出面,建立一个机构,专门对于进入自己体系的应用进行审查,防止出现吸费、自动更新等现象。(解放日报2011.5.27《“e路”渐宽之后》) ⑩ 尽管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装修质量,但家居产品检测市场鱼龙混杂,让人无所适从。(解放日报2011.8.29《家居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 收藏界鱼龙混杂。公益性博物馆的专家学者还是应该固守自己的学术纯洁性。这也是为自己好,因为江湖凶险,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船。(新民晚报2011.9.7《“鉴定大师”的江湖》) 【辨说】 “鱼龙混杂”原来只用于形容人,不用来形容事或物,所以但凡形容事或物的就被认为是误用错用。而实际上,此类用例现在很多,上面所引的几个例子就说明了这种语用现象的普遍。这种用法,其实是符合词义由个别到一般的基本引申规律的,是正常的语用变化,因此,完全不必死守旧义而不允许用来形容事或物。 【结构分析】 动词性主谓结构。
搀杂在一起:~杂。~和。~同。~淆。~为一谈。 乱,胡乱:~乱。~世魔王。 蒙,充:蒙~。~充。~进。鱼目~珠。 苟且度过:胡~。~事。
同“浑”。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混合:夹~。混~。~交。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𠀤音倱。 《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䰟。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