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平庸的人。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佛教指未入佛门的人。泛指普通人。明.叶宪祖《鸾记.秉操》:“我本玉府仙姝,岂偶凡夫俗子,不如出家入道,到得讨个清幽也。”《封神演义》四三回:“况且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皆非仙体。” 并列 平凡庸俗的人。艾冬《土地的心事》:“在我看来,精神的多产丰饶是一回事,而能以诗的形式用象征的手法准确地保存这样的精神才是重要的,保存精神于美妙的诗中,这是~所不能办到的事。”△贬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匹夫匹妇?国士无双。 也作“庸夫俗子”。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尘。~心。 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 总共:全书~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例。发~(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文言发语词:~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猫至。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咸切,音帆。 《說文》最括也。 《玉篇》非一也。 《廣韻》常也,皆也。 《正韻》大槪也。 又《前漢·揚雄傳》請略舉凡。 《註》師古曰:凡,大指也。 《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 又《玉篇》計數也。 《前漢·石奮傳》凡號奮爲萬石君。 《註》師古曰:凡,最計也。總合其一門,計五人爲二千石,故號萬石君。 又最凡,諸凡之最目也。 《周禮·天官·司會註》書謂簿書,契其最凡也。 《小宰疏》凡要亦是簿書,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處印之。 又輕微之稱。 《廣韻》凡,輕也。 《孟子》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 又國名。在濬州。 《春秋·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 《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又姓。 《韻會》周公凡伯之後。 又叶符筠切。 《崔駟達旨》高樹靡隂,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註》凡,常也。
『夫』《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男子通稱。 《禮·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詩註》夫有傳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夫。 又男女旣配曰夫婦。 《易·家人》夫夫婦婦。 又先生長者曰夫子,妻稱夫亦曰夫子。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有夫人。 又妾曰如夫人。 《左傳·昭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又官名。 《禮·王制·大夫註》大夫者,扶進人者也。 又《周禮·地官》十夫有溝,百夫有洫,千夫有澮,萬夫有川。 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餘夫。 又販夫。 《周禮·地官》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白樂天詩》樓暗攢倡婦,堤喧嗾販夫。 又執御行役曰僕夫。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又以我稱人曰夫夫。 《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爲習于禮者。 又人名。黔夫,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 又國名。丈夫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 又邑名。柴夫,屬燕地,見《齊語》。 又山名。夫夫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按《續通考》引此作大夫。 又武夫,石之次玉者。 《前漢·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猶武夫之于美玉。別作玞砆。 又數名。 《前漢·食貨志》六尺爲步,步百爲畮,畮百爲夫。 又姓。 又息夫,複姓。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扶。語端辭。 《論語》夫仁者。 又語已辭。 《論語》如斯夫。 又有所指之辭。 《論語》夫二三子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柱夫搖車。 《註》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俗呼爲翹搖車。 又叶縛謀切,音浮。 《𨻰琳詩》仲尼以聖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𨻰蔡,歸之命也夫。
『子』《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