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抒:表达,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二二章:“张勋公然发出……电报说:‘君主民主,主张各有不同,无非各抒己见。’”《镜花缘》七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主谓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本唐·李翱《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故其所记各不同也。”马云鹏《最后一个春天》:“他们一起研究共产主义,彻夜不眠,~,争论不休。”△褒义。用于描写民主气氛。→畅所欲言 言无不尽 各持己见 ?异口同声 异口同音不容置喙一言堂 不由分说 人云亦云。也作“各抒所见”、“各抒己意”。
每个,彼此不同:~别。~得其所。~尽所能。~有千秋。~自为政。
〔自~儿(gěr)〕自己,亦作“自个儿”。 方言,特别:这个人真~。
发出,表达,倾吐:~情。~怀。~愤。~发。各~己见。直~胸臆。 挹取,挹注。 古同“纾”,解除。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𠀤音閣。 《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又屠各,北方種落名。 《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 《石鼓文》大車出各。
『抒』《唐韻》神與切,紓上聲。 《說文》挹也。 《增韻》引而泄之也。 《蒼頡篇》取出也。 《詩·大雅》或舂或揄。 《傳》揄,抒臼也。 《疏》抒米以出臼也。 《前漢·王褒傳》略𨻰愚而抒情素。 《註》抒,猶泄也。 又《廣韻》除也。 《左傳·文六年》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集韻》《韻會》𠀤丈呂切,音佇。義同。 又《廣韻》徐呂切《集韻》象呂切,𠀤音敘。亦挹也。 又渫水也。或作汿,誤。 《韻會》《正韻》通作杼。
『己』《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紀。 《廣韻》身也。 《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 《書·大禹謨》舍己從人。 《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 《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 《詩·小雅》式夷式己。 《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 《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 《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 《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 《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 《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箋》顧昆吾,皆己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