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í rén yá huì
成语注音 ㄕˊ ㄖㄣˊ 一ㄚˊ ㄏㄨㄟˋ
成语简拼 sry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pick up what others say
成语俄文 питáться крохáми чужих мыслей
成语日文 他人(たにん)の片言(へんげん)のまねをする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成语示例


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因为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所以被人称为“殷中军”。他曾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后因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   殷浩很有学问,他爱好《老子》、《易经》,并能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但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说:“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不应该。”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比喻抄袭或改头换面地套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写的文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 特指象牙:~雕。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 姓。

聪明,有才智:聪~。智~。颖~。~黠(聪明而狡猾)。~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拾』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 《說文》掇也。 《廣韻》收也,斂也。 《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 《註》猶拾汁,終不可得。 《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 《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 《詩·小雅》決拾旣佽。 《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 《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疏》賔主更遞而投也。 《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 《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牙』

《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芽。齒也。 《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 《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 《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 《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 《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 《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 《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 《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 《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 《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𠀤音訝。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 《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 《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𠀤通。 《詩·召南》吁嗟乎騶虞。 《山海經》《墨子》𠀤作騶吾。 《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 《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 《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慧』

《唐韻》《集韻》《正韻》𠀤胡桂切,音惠。 《說文》儇也。从心彗聲。 《徐曰》儇,敏也。 《廣韻》解也。 《增韻》性解也。姸黠也。  又了也,智也。  又《諡法》柔質受諫曰慧。  又通作惠。 《列子·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 《前漢·昌邑王傳》淸狂不惠。 《陸機·弔魏武文》知惠不能去其惡。𠀤與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