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是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曾参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卫国的时候,没做一件新衣,有时一连三天灶中无火。他穿的衣服,整一下衣襟,就会露出胳膊肘;他穿的鞋子,往上一提,就露出了脚后跟。但曾参并不以此为苦,他穿着破衣烂鞋,整天唱着歌,自由自在地生活,天子不能召他为臣,诸侯不能攀他为友。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胸怀,抱负:~怀。胸~。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儿。掣~(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襟』《唐韻》《韻會》𠀤居吟切,音金。 《說文》交衽也。 《廣韻》袍襦前袂也。 《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 《類篇》又作𧛛。 《玉篇》又作䘳。
『肘』《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𠀤音帚。 《說文》臂節也。从𠕎从寸。寸,手寸口也。 《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 《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 《禮·玉藻》袂可以回肘。 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 《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又《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又《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 《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 《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 《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又《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集韻》或作䏔。通作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