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枝末节


   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 zhī mò jié
成语注音 ㄒ一ˋ ㄓ ㄇㄛˋ ㄐ一ㄝˊ
成语正音 “枝”,不能读作“zī”。
成语简拼 xzmj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細枝末節
成语英文 side issues
成语法文 menu détail(détail sans importance)
成语俄文 мелкий(мелкие детáли)
成语日文 枝葉末節(しようまっせつ)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




成语示例


(1)做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不要只顾细枝末节。 (2)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哪儿是男子汉作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成语典故

比喻极小的或无关紧要的事。单学鹏《渤海渔歌》:“战术上重视它,细枝末节也要琢磨到。”亦作“细微末节”。赵汝彬《风雪夜归人》:“人们从这些细微末节中,看到了李蓉生那颗善良、忠厚、为莲生跳动着的心。” 并列 比喻细小、无关紧要事情。秦牧《艺海拾贝》:“技巧形式之类的事情,只是~,微不足道。”△多指小事小问题。?微不足道 荦荦大端 兹事体大。也作“细微末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古同“支”,支持,分支。

古同“歧”,岔。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 碎屑:~子。碎~。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枝』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 《說文》木別生條也。 《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 《廣韻》枝柯也。 《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又散也。 《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又與支通。 《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又支持也。 《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 《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又干支亦作幹枝。 《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又手節曰枝。 《孟子》爲長者折枝。 《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又枝江,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又姓。 《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 《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字林》橫首枝也。  又《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又與校通。 《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校,几足,古文爲枝。 與𣏽異。𣏽卽枚也。

『末』

《唐韻》《集韻》莫撥切《韻會》莫曷切《正韻》莫葛切,𠀤瞞入聲。 《說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謂木杪也。 《禮·曲禮》獻杖者執。末《玉篇》端也,顚也,盡也。 《廣韻》無也,弱也,遠也。  又終也。 《書·立政》我則末惟成德之彥。  又勿也。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又薄也。 《左傳·昭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  又四肢曰末。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又商賈曰末。 《史記·秦琅邪頌》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又太末,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會稽郡。  又且末,國名。見《前漢·西域傳》。  又山名。 《山海經》末山多赤金。  又姓。 《統譜》秣陵之後改爲末氏。  又《集韻》《正韻》莫狄切,音覓。 《荀子·禮論篇》絲末。 《註》與幦同。  又叶莫結切,音蔑。 《屈原·九歌》桂櫂兮蘭枻,𣂪冰兮積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又叶沒各切,音莫。 《蘇轍·偶作詩》重門閉不開,鳴鳥相呼樂。晨暉轉簾影,微風響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