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楚楚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guān chǔ chǔ
成语注音 一 ㄍㄨㄢ ㄔㄨˇ ㄔㄨˇ
成语正音 “衣”,不能读作“yì”;“冠”,不能读作“guàn”。
成语简拼 ygc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dressed like a gentleman
成语俄文 одéтый чисто и аккурáтно(изящно одетый)
成语日文 艖(み)なりがさっぱりとした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他整天衣冠楚楚,但对工作却漠然置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成语典故

楚楚:鲜明的样子。形容服装整齐漂亮。唐.崔损《凌烟阁图功臣赋》:“名位雍雍,就丹楹而成列;衣冠楚楚,焕藻井而相鲜。”元.无名氏《冻苏秦》四折:“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聊斋志异.王六郎》:“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茅盾《生活之一页.房东先生》:“一星期内有这么两三次他衣冠楚楚地出门去了。”亦作“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张如其言,推扉一觑,则内有美少年,相视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画,转瞬之间,不复睹矣。”亦作“衣冠济楚”。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二折:“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亦作“衣冠齐楚”。《儒林外史》三回:“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亦作“衣冠济济”。明.无名氏《渔樵闲话》一折:“有笙歌聒耳,都道是迎进士上瀛洲,端的一个个气宇昂昂,衣冠济济。” 主谓 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穿戴崭新整齐、漂亮。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我见过他好多次,像今天这样~,脸刮得净光,还是第一次呢。”△褒义。用于服饰。→衣冠济济 衣妆楚楚 衣衫齐楚 衣衫楚楚 ?衣衫褴褛衣弊履穿衣沫蓝缕 衣冠不整。也作“衣冠齐楚”、“衣裳楚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军。 姓。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痛苦:苦~。痛~。凄~。酸~。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姓。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痛苦:苦~。痛~。凄~。酸~。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衣』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冠』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 《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 《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 《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 《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𩑞胡,遂制冠冕纓緌。  又姓。 《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官去聲。 《禮·曲禮》二十曰弱冠。 《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 《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 《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又爲衆之首曰冠。 《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爲冠。 《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  又姓。 《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冠先。  又叶俱倫切,音麇。 《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  又《韻補》叶居員切,眷平聲。 《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冠。  又叶扃縣切,音睊。 《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游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楚』

《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 《說文》叢木也。一曰荆。 《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 《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 《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 《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 《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 《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 《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 《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 《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 《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楚』

《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 《說文》叢木也。一曰荆。 《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 《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 《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 《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 《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 《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 《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 《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 《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 《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