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贤注:“言若布帛修整其边幅也。”后以形容不注意服饰整洁、仪容美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述宾 边幅,布幅的毛边。没把布幅的毛边修剪整齐。原指不拘小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高和《越轨诉讼》:“程石注意到他警服的前襟上沾满了斑斑点点的油渍,这显然是一个~的邋遢人。”△贬义。多用于人不注意装饰。 →蓬首垢面 ?华冠丽服。 也作“不饰边幅”、“边幅不修”。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剪或削:~剪。 兴建,建造:~建。~筑。 编纂,撰写:~书。~史。~纂。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长(cháng ),高:~长。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姓。
布的宽度:~面。双~。宽~。 泛指事物的宽度:~度。~员(“幅”是宽度,“员”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广大”)。振~。篇~。 边缘:边~。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画。五~布。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修』《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𠀤音羞。飭也。 又飾也,葺理也。 《書·禹貢》六府孔修。 又古之聞人曰前修。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 《註》蹇修,古良媒。 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 又長也。 《詩·小雅》四牡修廣。 又與卣通。 《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 又叶詢趨切,音須。 《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
『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布帛廣也。 《玉篇》布帛廣狹。 《廣韻》絹幅。 《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 《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 《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 《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𠀤音逼。 《廣韻》行縢名。 《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 《註》幅若今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 《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 《禮·內則》偪屨著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