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融会


   犹言融会贯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àn tōng róng huì
成语注音 ㄍㄨㄢˋ ㄊㄨㄥ ㄖㄨㄥˊ ㄏㄨㄟˋ
成语简拼 gtr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貫通融會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成语示例


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成语典故

犹融会贯通。宋 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明 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贯穿融会”。清 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并列 贯通,贯穿前后,真正理解。融会,融合。把知识贯穿起来,融合一起加以系统、深入的理解。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美在其中,不劳外索。”△褒义。用于学习、理解。→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也作“贯穿融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古同“惯”,习惯。 原籍,出生地:籍~。 姓。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 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 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彼此见面:~面。~见。 付钱:~账。~钞。 理解,领悟,懂:~心,体~。 能,善于:~游泳。~英语。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恰好,正好:~天大雨。 一小段时间:~会儿。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通』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融』

《唐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𠀤音瀜。 《說文》炊氣上出也。 《徐曰》鎔也,氣上融散也。  又和也。 《左傳·隱元年》其樂也融融。  又長也。 《爾雅疏》宋衞荆吳之閒曰融駿者,長大也。  又明也。 《詩·大雅》昭明有融。 《註》融,明之盛者。  又朗也。 《左傳·昭五年》明夷之謙,明而未融。 《註》融,朗也。 《孔疏》融是大明,故爲朗也。  又州名。 《韻會》隋置融州,屬桂林郡。  又《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融丘。 《註》纖頂者。  又《左傳註》東北曰融風。  又祝融,神名。 《禮·月令》其神祝融。 《註》顓頊氏之子犂,爲火官。  又姓。 《通志·氏族略》祝融氏之後也。 通作䑣。 《後漢·張衡·思幸賦》展曳曳以䑣䑣。 《集韻》籀作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