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 zài zhǐ chǐ
成语注音 ㄐ一ㄣˋ ㄗㄞˋ ㄓˇ ㄔˇ
成语正音 “咫”,不能读作“zhī”、“chì”。
成语简拼 jzz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a very short distance away
成语俄文 в двух шагáх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成语示例


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成语典故

咫: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形容距离很近。宋.苏轼《杭州谢上表》:“而臣猬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镜花缘》一七回:“这总是军士忧郁不宁,精神恍惚,所以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八回:“他的公馆近在咫尺,也不换衣服,就这么走回去了。”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五章:“就以这南召县城来说,近在咫尺,四面都有义军,完全成了一座孤城,也不去攻破。” 述补 形容在很近的距离内。语出宋·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廖辉英《红尘孽债》:“然而车库门堪堪关下,她的车也必须掉个头才开得出去,而这个人却~!”△常用于指事物相距很近。 →盈盈一水 眉睫之内 近在眉睫 ?远隔重洋 远在天边 山南海北 天涯海角咫尺天涯 天遥地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浅显:言~旨远。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周代指八寸,合现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尺。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近』

《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𠀤音瘽。 《玉篇》不遠也。 《詩·小雅》會言近止。 《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 《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 《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巨靳切,音覲。 《說文》附也。 《增韻》親也,近之也。 《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 《詩·大雅》往近王舅。 《註》辭也。

『咫』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 《說文》周制,寸尺咫尋,皆以人之體爲法。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 《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晉語》文公學讀書於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 《註》咫,咫尺閒也。 《魯語》肅愼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又《楚語》是知天咫,安知民則。 《註》咫言少也,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又《酉陽雜俎》書目有天咫。 《集韻》或作𦐖𣥉。

『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赤。 《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 《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 《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 《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又《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又法三尺,謂以三尺竹𥳑書寫法律,故俗謂舞文爲弁髦三尺。今以三尺爲𠛬具,非也。  又叶昌約切,音綽。 《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 《韻會》通作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