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横 横 竖
<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ㄕㄡˇ
人体的上肢。 如:「右手」、「手脑并用」。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做事的人。 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技能、本领。 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作法。 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ㄕㄡˇ
亲手写的。 如:「手谕」、「手书」、「手抄」。 与手有关的。 如:「手杖」、「手榴弹」。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切部: 書九切
『清代:段玉裁』
今人舒之爲手。卷之爲拳。其實一也。故以手與拳二篆互訓。
象指掌及
"手" 为谜底的谜语
拿下 (打一汉字)
【解释】 “拿”的“下”面,是个“手”字。
弯勾 (打一字)
弯钩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