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shēng xǔ guó
成语注音 一ˇ ㄕㄥ ㄒㄨˇ ㄍㄨㄛˊ
成语正音 “国”,不能读作“guǒ”。
成语简拼 ysx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身許國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成语示例


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成语典故

愿将生命献给国家。《晋书.周札传》:“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清 冯桂芬《赠骑都尉刘君家传》:“君之以身许国,志在必死邪?” 偏正 将生命献给国家。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像梁三喜他们,尽管十年动乱给他们留下了难言的苦楚,但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褒义。用于为国家而壮烈牺牲的人,或有志为国献身的人。→以身殉国 以身报国以身殉职 为国捐躯 ?图身忘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应允,认可:~可。允~。特~。 承认其优点:赞~。嘉~。 预先答应给与:~诺。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或者,可能:也~。或~。 处,地方:何~人。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这样:如~。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姓。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許)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身』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